文章

针罐治疗颈椎长期劳损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临床常见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丰富、多样而复杂的、与所患颈椎病的类型有关的功能障碍表现。临床以单纯的类型或以一个类型为主出现的不多。主要症状以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僵硬,活动受限为共同主症。颈肩酸痛沉重感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一侧或双侧上肢,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


或一侧面部发热,时有出汗异常;或一侧或双侧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或时而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双眼发胀、发干、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朿感,有的甚至会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有少数患者由于病程较久、病变部位重要会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或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症状的出现与发病程度,发病时间,患者个人的体质差异有一定关系。

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者及长时间持续低头手工操作者,其长时间低头将破坏颈椎生理曲度,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反张(反向弯曲),故工作中宜定时休息并进行适度抬头训练。从事电脑操作等人员,颈部长时间固定于一个姿势,也容易导致颈部肌肉韧带的劳损,工作中也应定时休息并适当活动,以增强颈部肌肉韧带的血液供应、增强弹性,避免积累性劳损。

多数起病之初症不很重不被人们所重视,多数能自行恢复,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引起重视。如果疾病久治不愈,会引起心理伤害,产生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电脑的普及该病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颈椎病当属中医学“痹证”;“骨痹”;“眩晕”的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痹者,腰脊头项痛,时眩……病本于肾。”祖国医学认为颈椎病其本在肾,劳损或肝肾气不足、肾精亏虚致骨髓失养,气血不足又致精血不能正常的濡养筋骨而是脉络空虚,此时局部如再复感风、寒、湿外邪痹阻于经络就可致使营卫气血不和;或寒湿化热,湿热遏阻气机,气血运行受阻而形成“不通则痛”之症。或因痰饮、瘀血凝滞,痰瘀相交导致气血运行闭阻,营血运行不畅,肌肤失荣又见麻木不仁表现。由于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扰;或肾精亏损、或禀赋不足是脑髓失养;或因久病导致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髓则出现头眩晕。 据国内外资料统计,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有效率在90%左右。

主穴取夹脊穴、大椎、天宗。临床表现以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者加取合谷、外关、后溪;以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或以眩晕反复发作,甚者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梦等者加取风池、百会;以四肢不完全瘫(硬瘫或软瘫),大小便失禁,畏寒喜暖,饮食正常或纳差者加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印堂。

患者取适宜体位并常规消毒后,从患椎棘突中线向左右旁开各0.5寸处取夹脊穴用毫针以45度角于椎间隙斜刺0.8至1.2寸,大椎穴毫针于椎间隙直刺1.2寸,毫针针尖对准鼻尖方向斜刺风池穴1.2寸,合谷、外关、后溪、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每穴毫针直刺各1寸,均施以小幅度的捻转提插手法。百会、印堂毫针以小于15度角沿头皮向后(上)方向刺1寸,施以提插手法。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期间加强手法一次,10至15天一疗程。选取罐口适宜的玻璃罐术者左手将打火机的火焰开至最大于右手所持的罐中瞬间闪过后迅速将罐吸拔于天宗穴处并留罐10分钟。发病之初每日一次,随着症状缓解后可改为隔一日或两、三日拔罐一次。

方中大椎、风池、夹脊穴为局部取穴,大椎是人体诸阳经与督脉经气聚集于项部的集合点,针刺之可以调理诸阳气的同时兼顾调阴血;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在颈项部交汇的要穴,阳维又维系着全身诸阳经脉,针之可以一穴通多经,是气血能够上注于脑,脑髓得养则头痛眩晕可除。近年对风池学的研究也证明了针刺风池对脑血管有解痉扩张和收缩的双重作用,可以明显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病患椎体部的夹脊穴针之可“气至病所”,簇气血运行畅达,能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三穴共同在局部起到疏通经脉、激发经气、贯通气血、缓解痉挛、养血补脑的作用。天宗穴位于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也就是当患者上半身保持直立位,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1/2处,当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所碰触之处就是该穴。近代医家临床中发现颈椎病患者在天宗穴处有阳性反应,且随着患者临床表现的减轻(消失)天宗穴处的阳性反应也会渐次消失。为经验取穴。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达到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解除肌肉痉挛,开关节而利痹、通经络、清滞瘀之功。

在手少阳三焦经腧穴、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的外关穴刺之,可通过手少阳三焦经上肩达到激发手三阳经经气,疏导三焦,理气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后溪乃手太阳小肠经输穴,通于督脉,是八脉交会穴之一,该穴以舒筋利窍擅长。此三穴乃远端循经取穴法。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在“腹针”疗法中被称为“引气归元”方,通过对胃之募穴中脘、足太阴脾经与任脉之会穴下脘、元气发源地气海;任脉与三阴经之会、三焦元气所发处的关元穴又为小肠募穴,四穴组合能够调理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及防卫功能,从而达到增强人体正气,扶正祛邪,调节三焦、畅达精、气、血之功效。百会和印堂穴针刺可以振奋阳气、醒脑开窍、改善脑部气血循环。该法治疗颈椎病配穴合理、针对性强、操作安全方便、疗效满意。如果能在针罐治疗的同时注意平素的生活习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