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法国的历史传承:现代针灸疗法的法国研究状况
法国人对中医针灸的一知半解始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公元 1254 — 1324 年)在一封信中谈到的中国针术。 17 世纪,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国传统医学被旅游者、外交官、特别是传教士介绍到法国。针灸疗法被试验性地使用是在 19 世纪初期。这种试验性应用只是用针直接刺激疼痛部位,而不是利用经络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
法国对针灸研究的发展是与其历史上相关学者研究针灸疗法,撰写针灸著作及大量翻译中医文献有关,如 1821 年,法文《医学辞典》的编者别尔克拉德认为,针灸操作的经验至关重要,他倾向于“最好还是让发明针刺疗法的人亲自去操作”。实际上,他反对乱用针灸,主张推广正宗针灸术;公元 1825 年,欧洲第一位汉学家,法兰西学院教授埃布尔?雷穆萨特在《谈谈针灸》一文中表示一般性赞成针刺疗法,但需深入研究才能评价其疗效;公元 1829 ,曾经去过中国并学会中文的法国船长达布呈?德?歇桑特,撰写出版了《中国医学》一书,其中 340 页记述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 70 页解释经络、脑穴,认为经络是气的循环途径;公元 1832 年,克尔伯研究了中医的法文著作后说,欧洲针灸并非正宗的中国针灸;公元 1863 年,法国驻华领事达布理出版了《中国医学大全》,共 680 页,其中节译了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此书成为当时法国针灸医师的案头读物。据统计:欧洲在 18 — 19 世纪 40 年代出版的针灸书籍约 50 种,以法国最多,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进入 20 世纪,针灸疗法迅速销声匿迹,其程度到了仅被反射疗法学科的论文引用的境地。针灸疗法在法国再度登上舞台和得到真正的普及与发展主要是与以下两个人密不可分的:一是苏理莫昂( SoulieDeMorant , 1878 — 1955 年),他于 1907 — 1927 年在中国任外交官,学会了中文与中国针灸,亲眼见到了针灸救治了无数霍乱患者。他回法国后继续在外交部任职,间或进行治病,不久辞职而专门从事针灸临床与教学,并在 1934 年出版了《真正的中国针刺术》,也培养了像富耶那样的针灸界代表人物,成为在法国对针灸发展很有影响的人物。他还写了 12 本介绍中国医学的小册子与若干单行本,还有中国历史、宗教、艺术、文学等专著 20 余部。二是 20 世纪中叶,德?勒?富耶( De . La . Fuye )脱颖而出,他原是顺势疗法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病人皮肤上的痛点与苏理莫昂所述针灸穴位相吻合,即与某一脏器经络有关,于是他求教于苏理莫昂,后来他将电针与药物穴位注射(水针)相结合,提高了疗效。他的声望与著述促成其在 1946 年创立了“法国针灸学会”,同年又创立了“国际针灸协会”、“法国针灸中心学院”,并任两个学会与中心学院负责人直至 1961 年逝世。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法国的耳针研究也取得了成果。从 1963 年开始,在 MIBOYET 医生的倡导下,针灸麻醉被介绍到了法国的一些医院。 1969 年 6 月 在巴黎召开了第二次国际针灸学会会议,学术交流的中心议题是耳针疗法,其中专题学术讲座有诺济的“近年来耳针研究的报告”,阿尔诺德的“消化系统病理学与 耳针疗法”,居尔的“耳针的神经生理学”,查尔利特、蓓兰作的“内脏反射和耳的解剖学”等。诺济的重要著作《法国耳针疗法》第 1 册于 1972 年出版,长达 328 页。
到了 20 世纪后期,法国已有十余家针灸学术团体,从事针灸实践的人已达数千人,多次召开地区性或国际性学术交流会。电针、耳针盛行,针灸疗效机理的研究也在大的科研机构与医学院校如法国医学科学院、里昂医学院展开。 1997 年,法国从事中医药教育、研究、治疗、贸易等相关人员成立了法国中医医生联合会,它现在拥有众多的个人会员和十几个集体会员,并出版中医杂志和设立宣传与业务网站。可以说法国中医医生联合会的成立和发展,加速了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的普及,针灸在法国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目前,法国针灸研究状况是:拥有 18 个针灸、中医研究单位, 6 家针灸杂志,政府成立了针灸专门委员会。此外,一些与针灸相关的协会及私立研究机构、大学的研究室及医院等都在进行着针灸疗法的研究。有关研究可分为:文献翻译、方法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近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互关系的研究等 5 个 方面。在文献翻译上,尤其是对术语的翻译,为了取得较好的理解效果及较少出现解释错误与翻译错误,研究人员主要考虑撰著古文的时代及地点,以及译成多少个 相应词汇才适度。此外,法国尼姆大学医学图书馆,首先从制定关键词、同义词词典开始,以其为基础,进行文献的分析与检索。用一年多时间建成了可以检索有关 特定主题,过去 4 年 间参考文献的数据库。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使得这些情报无论使用何种语言,都可按从事针灸治疗的使用者的意图得到;基础方面的方法论研究重点放在形态学、生 理学及免疫学等方面。遗憾的是,这些研究常因资金及人才方面的问题而中断;临床研究中的最大障碍是缺乏可用于统计学的资料。
乔治·苏利耶德莫朗,法国学者和外交官。1878年生于巴黎,1955年卒于巴黎。苏利耶德莫朗曾于法国驻华外交使团工作数年,其身为法国领事在华多个城市驻留。他最为人所知的,是其向西方引介了针灸以及他的中国文学的译作。
苏利耶德莫朗在八岁时即有机缘从一位耶稣会教士学习华语。他原本打算成为一名医师,但此事由于其父过世而作罢。
二十岁时,苏利耶德莫朗受雇于一间银行。1899年该银行决意送他去中国。由于苏利耶德莫朗熟练的中文水平,他不久即加入了法国外交使团并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大部分时间皆服务于此。他在上海、昆明都担任法国领事并在上海任职于法国会审公廨。
学术贡献
苏利耶德莫朗,在目睹了北京霍乱疫情期间针灸疗法的效果后,深为感佩。便在中国数个城市中担任法领事期间,找寻能教授其针灸疗法的老师。
苏利耶德莫朗从领事服务退休返回法国后,被替代医学的著名倡导者保罗费赫禾耶Paul Ferreyrolles (1880–1955)所说服,开始全力翻译中国的针灸著作。自1929年起,他撰写了许多针灸相关的文章与著作而且他也成为了法国医疗团针灸治疗的倡导者。他根据中国古代典籍如《针灸大成》而写成的著作《 l'Acuponcture chinoise(中国针灸)》,至今仍被视作对针灸研究的经典著作,再版多次并有多种译本。
苏利耶德莫朗也出版了一些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以及中国艺术的著作,同时也发行了一些中国文学的译著。
乔治·苏利耶德莫朗于上一个世纪之交前往中国,成为法国驻上海领事及上海法租界的法国会审公廨。他在华停留接近二十年之久,为华人所广为接受,并成功进入中国社会的最高社交圈。尽管他一生的工作是针灸,可他的文学输出亦数量庞大,覆盖了中国人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他是一个伟大的天才,也是被中国人所承认为中医的唯一的欧洲人。
苏利耶德莫朗于1917年返法,在故国的医疗界开始了他积极宏扬针灸的事业。他所发表关于针灸的文章引起了两位法国医师的兴趣,他便受邀去二位医师所在的医院部门一起工作。本书的前二卷大约于1940年出版,并成为他得到1950年诺贝尔奖提名的根据。1955年苏利耶德莫朗去世之前,他完成了《中国针灸》。这本著作引领了欧洲第一次对针灸文化的成功适应并为欧洲现代针灸实践打下了基石。
该著作文本量巨大,包含了近1000页排版密集但可读性好的特大页面。著作由五部分构成。第一卷描述了针灸的五行能量学;第二卷,这些能量学的应用;第三卷,能量学与生理学的关系;第四卷总结了经络与穴道,对能量循环的经典概念做了信息组织,以帮助读者了解能量循环的临床范畴,而该范畴到远胜于比其书年代更近的英语著作中所发现的内容。
第五卷,详尽的治疗全方。至今仍是西方语言下最大的全方。它是从各种著作包括《针灸大成》、《针灸易学》、《医学入门》以及《针灸一字》中精心汇编而来。这些著作,都是中国临床经验的缩影。疾病以能量学分类来表现,也以器官、功能和区块来表现。然后,在每个分类中,(疾病)状况被精确的确定并细分。这种层面的实践细节,只可在技术著作专业化的部分中取得,但再也没能达到此等规模。